Ms. Charlotte

的教學方法

上完這個課程,我才真正明白語言結構是有整體系統的。Ms. Charlotte 教的英文框架真是任何情況、任何句子都能應用的。而且Ms. Charlotte 有問必答,每一個問題都能夠用課程中的框架和概念解釋。她永遠不會說:「因為就是這樣。」
— 學生 Sandy W. (從事醫護工作)
DSC_2160-Edit.jpg
 

香港有很多「母語」是英語的英文老師,他們能說和寫「母語程度」的英文,但不代表對英文這個語言系統的深層規律與科學邏輯有理解。對英文深層結構有理解的是學院裡的語言學家,但語言學家是學者,不會教成人和學生學英語。

Ms. Charlotte一直都視她的教學工作為一個橋樑,接駁語言學知識和大眾英文教學。她將語言學概念融入英文教學,令學生理解,任何英文的表面「文法規則」都是有邏輯規範著的,沒有例外。學生問她任何問題,她都能用這個深層規律的框架回答,永遠不會說「因為英文就是這樣,背了這用法吧」。當學生對英文有宏觀的理解,任何用法規則都可以放入框架裡,加深整體認識。

基於Ms. Charlotte的經驗和對語言學的理解,她自己也是用這方法學懂多種外語。她的母語是廣東話,所以對中文深層結構規律也有研究,知道英文與中文最大的結構分別在哪裡。學生犯英文錯誤的時候,她可以用中文語法的角度,解釋為甚麼英文與中文會用不同方式表達同一意思,教學生甚麼地方特別需要留意。

 

一個例子

你寫email時,有寫過「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」這句子嗎?

你可能學過,在這情況,一定要在「to」後面的「動詞」加「ing」這字尾,但你可能只是背了這用法,完全不理解為甚麼要用「hearing」而不是「hear」。

Ms. Charlotte會從英文深層規律的角度解釋:

  1. 「to」在英文結構有兩個完全不同的作用:一是介詞(preposition),後面加名詞組,如「I went TO SCHOOL二是動詞基本字形標記(infinitive marker),後面加動詞基本字形,如「I want TO DO this」。

  2. 介詞(preposition)的結構作用是與後面的名詞建立某種關係(如位置關係),所以,它們後面一定有名詞

  3. 因為介詞後面一定有名詞,當「to」是有介詞的功能時,後面一定有名詞

  4. 就算我們加一個動作到介詞後面,都一定先要將動詞衍生成名詞,不可能直接將動詞字形放在介詞後面,因為介詞後面一定是名詞。要將動詞衍生成名詞,會加「ing」這字尾,例如,「hear」加「ing」是「hearing」。「hearing」這種由動詞衍生出的名詞叫「gerund」。所以,介詞後面要有動作的話,只可以加「gerund」名詞

  5. 某些英文動詞組是一定要引出某個特定的介詞去表達意思的,而「look forward to」的「to」正正就是一個動詞組特定的介詞。換句話說,這個「to」不是動詞基本字形標記(infinitive marker),而是介詞(preposition)

  6. 因為這個「to」是介詞,後面一定是名詞。就算要加動作,也只能加動詞衍生的「gerund」名詞,所以,「look forward to」一定要加「gerund」名詞,如果動詞是「hear」,就要說成「look forward to HEARING」才對,因為「to」是介詞,後面的「hearing」一定要是名詞。

  7. 如果當了「to」是動詞基本字形標記(infinitive marker),就會以為後面要加動詞基本字形,就會說錯成「look forward to HEAR」。這裡的「to」是介詞,所以後面只能是「hearing」,不可能是「hear」,寫了「hear」就是違反了介詞在英文結構中的作用。

Ms Charlotte in action 3.jpg

或者填寫EMAIL,先免費觀看課程第一堂